位于河西走廊中段,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,一场由“三北工程”驱动的绿色革命正深刻重塑着这座高原县城的肌理与气质。这里曾是风沙南侵的隘口、绿洲农业的脆弱屏障,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,书写着创建森林城市的壮美篇章。
风沙锁城,民乐“创森”的迫切起点。民乐县地处祁连山下,是祁连山生态咽喉要地。近年来,民乐县遭遇大风沙尘天气袭击,大风裹挟着沙尘形成了一堵近百米高的沙墙向城市逼近,遮天蔽日的沙尘瞬间将城市吞没,对设施农业、交通运输和民众出行等造成不利影响。干旱缺水、生态承载力弱制约着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步伐,也成为制约这座县城城乡发展的瓶颈。“增绿”成为破解发展困局的核心钥匙。
三北筑基,民乐特色的“立体创森”实践。依托三北工程建设,民乐县探索出一条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系统治理、城乡绿网融合的森林城市创建路径。“锁边”工程,筑牢绿色长城。在祁连山浅山区、民联镇东山草原等重点区域,大力实施退化林修复、中幼林抚育、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,提高水源涵养能力,守护“高原水塔”。“织网”行动,构建城乡绿脉。在城市核心区建设民乐公园、城北新区等城市“绿心”,实施街道林荫化改造,推广立体绿化、口袋公园。打造环城绿廊,建设环绕县城的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绿道,形成“林拥城、城融林”格局。营造乡村绿景,结合乡村振兴,持续推进农田林网完善、推进村庄绿化美化,实现“村在林中、院在树中”。“活水”支撑,科技赋能增绿。全面推广滴灌、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造林绿化,利用高效节水,实现“精灌细养”。运用遥感监测、智能灌溉系统等科技手段,进行智慧管护,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效率和精准度。“产业”联动,绿富同兴。发展特色林果业,培育以早酥梨、苹果梨、葡萄、桃、杏、优质杂果等为主的优势特色林果品种和以文冠果、油用玫瑰等为主的木本油料品种。开发生态旅游,依托扁都口生态景区、山城村生态资源优势等绿色资源,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村项目和生态旅游品牌,带动了乡村农旅融合发展。
高原明珠焕新颜,民乐“创森”的绿色答卷。三北工程的持续深耕,让森林城市的梦想在民乐大地生根开花。生态屏障日益稳固。北部荒漠区得到有效控制,沙尘天气显著减少,水土保持能力增强,守护了祁连山生态安全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城区绿地总面积达389.91万平方米,绿地率达到41.48%、绿化覆盖率达到44.36%、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.72平方米,城区主次干道林荫道路率达到60%以上。,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成为居民生活常态,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。绿色经济蓬勃发展。特色林果产业效益凸显,生态旅游吸引力增强,“绿水青山”正加速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生态理念深入人心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常态化,“植绿、爱绿、护绿”成为社会新风尚。
从“风沙口”到“绿明珠”,民乐县正以坚实的步伐,在祁连山下、丝路古道旁,建设一座生机勃勃、宜居宜业的高原森林城市。民乐县的森林城市创建,是“三北精神”在高原小城的生动诠释。它证明,即使在水资源紧张、生态本底脆弱的地区,通过科学规划、久久为功,也能绘就绿意盎然的城市画卷。